本届以来,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恒瑞行配资,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成效明显:出台创制性立法建议项目清单,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创制性立法标志性成果;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推进市域所有区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
\n取得创制性立法标志性成果
\n为破解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过程中易爆燃之危,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重庆市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构建了全链条、精细化的安全管理机制。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创制性立法项目之一,也是我市创新立法实践的一大成果。
\n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创制性立法建议项目清单,打造创制性立法标志性成果——去年通过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等5件创制性法规,今年上半年通过的开发区条例、助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等3件法规,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n2025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创制性立法工作推进会恒瑞行配资,推动创制性立法重大改革项目加快实施。
\n基层立法联系点区县全覆盖
\n巫山县组织全县85名立法信息采集员集中“充电”;垫江县桂溪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召开《重庆市城市管线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意见建议座谈会;璧山青杠街道办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重庆市平安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在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拓展。
\n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前哨站”、民意“直通车”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原汁原味”反馈至立法机关,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效。
\n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新增西南政法大学、涪陵高新区2个“国字号”立法联系点。新增30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区县全覆盖。注重机制引领、分类指导、数字赋能,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扩面提质恒瑞行配资,更好发挥其民意征集“直通车”、民主立法“推进器”作用。
\n2025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指引》的出台,为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规范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n率先出台地方立法质量指引
\n2025年5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地方立法质量指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为地方性法规质量设定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规范,引发广泛关注。
\n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自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举措扎实、成效明显。
\n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和做法。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地方立法条例,根据立法法精神,优化地方立法程序,进一步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的制度机制,补充适应监察体制改革有关内容,助力提高我市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持续深化重要法规“双组长”推进、立法专班起草、专家深度参与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审查等工作机制。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使立法过程成为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n市人大常委会还探索“智慧立法”新模式,为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2025年6月6日下午,市人大机关召开“数智立法”应用推广培训会,通报“数智立法”应用建设情况,推动该应用在全市推广使用,将法规立项、起草、调研、论证、审议、公布、备案、评估、清理、执法检查结果运用等环节纳入全流程闭环管理,构建立法全生命周期闭环工作机制。目前,应用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n重庆法治报记者 唐孝忠
\n原标题: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恒瑞行配资
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